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十三卷 商业
站内搜索:

第一节 农用物资供销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农用生产资料,分化学肥料、农药与农具两大类。解放前,县内农业用肥以人畜肥料、绿肥为主,麸肥为辅。除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合国救济总署,曾运来一批化肥外,其他时期未使用化学肥料。农具仅限于犁、耙、锄头、谷垫、簸箕等,由城、乡工匠自制、自销。解放后,化肥、农药、小农具始由国营商业部门经营。1952年转供销合作社经营,经营品种共20多个,其中化肥、农药从县内外购进;农具由供销社向县内城乡生产者(合作组织、个体户)采取加工订货、包销经营,少量的向私营者购买。1956年,县采购供应经理部下设专营生产资料的生资站。 1952至1958年共销售化肥333.8万公斤,年均销售量47.7万公斤,每年每亩水田、 旱地不足0.5公斤。1954至1958年共销售农药11.9万公斤,年均销售2.38万公斤。所欠肥料、农药,均由土法制造解决。60年代,县内逐步推广双季稻,大办农田水利,化肥、农药、农具需要量相应增加。化肥年均销售381.58万公斤;农药年均销售量15.1万公斤;农具年均销售量25.2万件。同时推广新式农具插秧机、打谷机。70年代,县内大力推广使用氮肥、磷肥。1971年、1973年县氮肥厂、县农药厂分别建成投产,所产化肥、农药仍不能满足县内农业需要,每年还要大量购进各种化肥、农药。农用工具绝大部分由县、乡农械厂承揽制造,交供销部门销售。1970至1985年共销售化肥47253万公斤,其中从外购进38339万公斤,县内生产8914万公斤,年均销售2953.4万公斤 (包括桐油、晒烟、黄片糖、粮、棉等收购供应的奖售肥);农药销售量共20.54万公斤(包括县农药厂生产的),年均销售量1.284万公斤;农具销售量1776万件,年均销售量111万件(注:供销社系统生资部门销售数字,未包括1979年后一些能工巧匠制作的自产自销数量) 。1990年全县共销售化肥6173.8万公斤,其中氮肥3430.7万公斤; 农药67万公斤。1973至1990年,共销售尼龙薄膜405.8万公斤,销售打谷机10148台,农药器械79万件。
生资站于1973年改为全州县生产资料公司。至1985年,该公司与基层供销社设立51个专营门市部,建生资仓库133座,面积达29590平方米。经营方式逐渐改进:50年代抓典型试用,60年代抓全面推广,70年代实行计划分配和收购奖售肥料的办法供应。供销部门以生产资料公司为主,配合乡镇供销社组织力量,每年事先作好所需物资供应数量调查,提前作好准备,做到供应不误农时, 为农业生产服务。经营品种由50年代的20个,发展到1985年的247个,1990年近300个。 纯销售额: 1962年46.76万元; 1968年171.6万元;1976年813.97万元;1985年1458.16万元;1990年为4339.88万元。该公司1990年有职工81人,创利润35.129万元;有固定资产原值58.83万元,流动资金670万元。(历年化肥农药销售量见农业卷)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