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十二卷 城乡建设
站内搜索:

第二节 公共建筑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民国时期,县城主要公共建筑:有城墙、城门和中国、交通、农民、广西等四家银行;有天主堂、圣公会、体育场、文庙、湘山寺、镇湘塔、洮阳戏院;有马皇庙、寺门前、火车站三个市场;有关岳庙、江东庙、五通庙、杨泗庙、城隍庙、白马庙、令公庙、娘娘庙和柴侯寺等庙宇;有江西、湖南、江南、灌阳、灵川等会馆;有蒋氏、唐氏、王氏等宗祠。民国16年(1927年)修建环城公路时大部分城墙被拆除。33年日军入侵县城以后,绝大部分公共建筑物遭受破坏。1949年底,仅存妙明塔、镇湘塔、广西银行、洮阳戏院、体育场、关帝庙、柴侯寺、天主堂、圣公会、江西会馆和三个市场,总建筑面积为3.75万平方米。这些残破的公共建筑物,除市场外已全部辟作他用,直至80年代关岳庙和柴侯寺、妙明塔、镇湘塔才归县文物管理所管理。
解放后县城公共建筑发展较快。 据1989年底统计, 共有公共建筑物4229栋,建筑面积123.47万平方米, 比1949年增加32倍。其中办公用5.32万平方米,商业服务用21.37万平方米, 工业仓库、交通用31.31万平方米,教育、医疗、科研用7.71万平方米,文化、体育、娱乐用1.07万平方米, 其它用房56.69万平方米。1970年至1990年,国家共投资5116万元,建成一批多层建筑。
渡 口
县城东南为江河环绕, 解放以前全凭水南、小南门、东门、和火烧渡4个舟渡沟通两岸交通。1952年全灌(阳)公路通车,1960年全七(宝坑)公路建成通车,水南、小南门和东门相继增设车渡。1968年至1970年,城区三座大桥建成,1990年东门大桥建成通车,四个舟渡即废。
市 场
解放后,先后新辟江东庙、东门、新码头(今全州大桥北头) 、民南巷和板桥头等5个市场, 1955年修建职工食堂,将马王庙市场迁至新码头,有圩亭28间,面积610平方米,1979年此地拨给食品公司建房,市场废止。1958年江东庙露天市场拨给建设完小修校舍。1962年板桥头市场拨给竹器社,民南巷市场拨给商业综合店做门市部。1985年,县城有东门综合市场、寺门前牲畜市场、火车站农贸市场。1986年至1990年,增设板桥头农贸市场。东门市场位于建设路与朝京南路口,解放前有少数肉贩摆摊,1963年修建成砖木结构市场,圩亭面积400平方米, 1979年建成砖混结构,临街面为三层楼房,总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其中圩亭1600平方米,投资21万元,是县内最大的农贸市场。寺门前牲畜市场位于和平路湘山寺红门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贸市场,主要交易牲畜,亦有副食品摊贩。火车站市场,是湘桂铁路建成通车以后自然形成的露天市场,主要交易农副产品。由于场地窄狭,农副产品上市量日增,上市物资仍沿街摆卖,人流过往,拥挤不堪。又开辟中心路至板桥头农贸和成衣布匹市场。1990年由城建委和工商管理局共同投资,开辟滨江中路全州大桥至板桥头路段为滨江市场。1991年建成使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