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十四卷 粮油
站内搜索:

第一节 储存保管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粮食保管
民国末期,各乡(镇)“收纳仓”亦设专职仓管员1至2人。但新粮入库后,一般于仓门贴上封条了事,对于虫、霉、鼠、雀之害很少过问。
解放后,粮食部门在“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指导下,把保管粮食,作为主要职责。新粮入库前进行空仓消毒。入库时认真把好质量关,保证好粮入库。储存期间,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0年代初期,粮食局组织防化组,到各区粮管所巡回检查指导。1954年建立仓库“五制”即:岗位责任制;卫生制;保卫保密制;储粮检查制;捕雀灭鼠制。同时,管粮技术不断革新。50年代用手摇风车除杂。60年代发展用脚踏风车。70年代有18个区(公社)粮所,配备电机除杂机36台。1951年前,依靠手摸、眼看、嘴咬、鼻闻来检验判断粮食水份程度。1952年开始用油蒸式水份测验器。60年代进一步用快速水份测验器。解放初,以手脚感触对储粮测温。1952年始用米温器。60年代用电组测温。防治虫害,1959年以前,只用溜筛全仓翻筛,或利用害虫习性,采用粮堆面扒堆,尖峰装置稻草把或棕皮包(内贮混拌“敌百虫”等碎米)诱杀,或将害虫集聚的尖堆稻谷翻筛捕杀。60年代则用药剂喷洒或熏蒸杀虫。70年代以来利用“双低”(低温、低药量)的科学保粮法和机械通风储粮法。既确保存粮完全,又节省保管费。
1990年底拥有粮油储检机械仪器情况表
表14~7

147.gif

1955年,开展“四无粮仓”(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活动,县成立“四无粮仓”办公室。当年实现“四无粮仓”的有绍水、城关、龙岩等粮所。1956年至1958年,绍水粮所连续被评为“四无粮仓”粮所。1955年至1990年的36年,其中有16年全县90%以上的存粮保管实现了“四无粮仓”。1983年至1990年,全州县连续荣获自治区粮食局授予“四无粮仓”县的光荣称号。
县粮食部门在管好国家粮食的同时,还支援农村社、队建仓储粮。1958年到1960年两年,报请国家投资58.4万元,支援生产队建仓容量18.55万吨,印发建仓图纸0.4万多张。1961年以后的多数年份,曾组织人员秋前深入农村协助仓库消毒,或以公社为单位召开生产队保管员会议。1966年,培训农村保管员4889人,并印发“管好农村粮食手册”0.43万份,传授管粮科学技术。 同时重视存粮检查。1961年3月,各粮管所组织粮食普查组,普查了仓库3878座,存粮59950吨,协助处理危险和半危险粮890吨。1973年10月,县组织2957人的检查队伍,检查了2128个生产队粮仓2494座, 存粮30590吨,处理不安全粮4805吨。80年代后,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粮食分户管理,上述工作停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