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历史
站内搜索:

让历史昭示未来——全州东山瑶族的旱地耕种变迁、发展、创新散记

2011-04-30   发表:

                                  ——东山瑶族的旱地耕种变迁、发展、创新散记

      东山瑶族聚居都庞岭山脉北段部分,境内重山叠嶂,千峰突兀,万古峥嵘,凸突褶皱的地貌构成三百六十五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多姿多彩,别具风情。在这片黄土地上,瑶族人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现代化耕作、科学种养,多少苦难、悲壮,多少欢欣、喜悦的故事在这片黄土地上扮演。

     “盘沈奉粱粟,挖地种苞谷。”何时缘起,未溯渊源,然而,它道出了世居于高山偏埌,瘠土穷檐的瑶民们顺天应人,因利乘便的生生不息的哲理。民国二十二年出版的《全县志》记载:“山中之物产,本属有限,且瑶智识薄弱,性荡无恒。此山不能谋生,即迁往他山,故有吃尽一山又一山之语。”瑶族先民们在水瘦山寒的环境中,凭着强悍、殷勤的秉性,胼手胝足、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在这片黄土地上,看山为业、生息繁衍,创造了自己的文明。

       一、    东山瑶族传统的旱地耕种

      东山瑶族传统的旱地耕种,主要以腹地的部分村庄为典型记叙,可分为两大类:

     (一)熟地、村庄附近的地,瑶族叫做屋边地。一般为小盆地,谷地或坡地,土质肥沃,为一流旱地,用来种植居旱地作物之首的白苞谷。

      每年清明节前后,将上年冬耕地或种秋绿肥地块犁好,耙好,不分畦,整块撒播上白苞谷、高粱、春荞麦、黄豆、饭豆、毛豆、豆角、南瓜、滚地黄瓜(此瓜不用搭棚架)等九种作物,混合杂处一地,然后再施上一层厚厚的厩肥。谷雨过后,谷底坡地,苗儿竞壮,一派生机,即是粮食地,又是蔬菜园,寄托着瑶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希望。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