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历史
站内搜索:

桂剧的起源地及发展浅探

2011-04-30   发表:

    (五)复兴、鼎盛、濒危期(1977——目前)

      1977年打倒四人帮后;历经十年浩劫的桂剧重获生命,继全州剧团后,平乐、恭城、荔浦、兴安、灵川、永福等剧团相继恢复,桂剧迎来了全国解放后的第二个春天。1980年,全州桂剧团精心将武侠传统戏《花碧莲》移植改编成桂剧《宏碧缘》上、下场,应邀到桂林地区礼堂和人民礼堂演出(桂林所有剧团停演)。由于有桂剧泰斗郑清雄主演,又有郑丙生、杨贵宝、高锦忠、马光富、唐茂盛、唐存辉等科班实力演员加盟,把桂剧的舞台艺术推向了颠峰。在一个半月45场的演出中,出现了“市民争看,场场暴满,一票难求(十天前售完当天票),万人空巷”的盛况。使桂林观众对桂剧艺术的强烈追求达到了如痴如狂的意境(时隔30年,每当人们回忆起那种盛况还是津津乐道)。   

     1981年,全州桂剧团应邀到平乐、贺县、富川、钟山、道县等地巡回演出一个半月(48场),售票收入11902、65元(当时票价一角钱,半价五分)。同时,全州剧团还排演了《草鞋姻缘》、《三打平贵》、《大登殿》、《对金钱》、《岳飞传》等大型传统剧目及《闯王司法》等改编剧目,县乡演出场场爆满,全州县桂剧团也因此名驰区内外,成为桂北桂剧界的“老大哥”。

      1983年在荔浦举办了全地区桂剧大会演,桂林五个县级剧团的剧目都是自己创作的,全州的《石磨案》,兴安的《马嘶桥》,平乐的《溺水姻缘》等创作节目后来都成了各团的保留剧目。1992年,全州桂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传统戏《血絲玉镯》(作者肖定吉),在当地演出100余场后参加自治区第三届剧展时获银奖,并被评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1993年,该剧在演出317场后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地方戏剧展演时,除了获得最高奖项的演出奖外,还同时获创作、导演、舞美、演员奖。该剧还被拍成电视,在中央和多个省台播出。真正意义上地把桂剧艺术推向了全国。2007年,由市桂剧团演出的创作剧《大儒还乡》,不仅把现代科技应用到了桂剧艺术中,还兼容西北文化及现代舞蹈艺术于一炉,在参加全国大赛时一鸣惊人,将桂剧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颠峰。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电视、网络的普及,桂剧艺术不断滑入低谷,已经濒临危境:80后对这一古老而曾经辉煌过的艺术已不感兴趣了,90后对它已经非常陌生;演员后继无人,剧团所剩无几,桂林原6个(含永福)县级桂剧团,目前只剩全州一个了,因为观众和经费等原因,每年也演不了几场桂剧了。

     桂剧这一在广西历史中涂写过浓墨重彩的艺术,难道真的要随着老一代人的不断老去而老去?如何对濒临消亡的桂剧进行挖掘抢救保护,任重道远!

     笔者通过大量的民间调查,得到一个较为清晰的历史印证:桂剧的起源地是在全州,但其变革和发展地是在桂林。

     本文旨意,抛砖引玉,若能引发有识之士共同对桂剧艺术抢救的呐喊,幸矣!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