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历史
站内搜索:

桂北农民文化生活调查后的忧思与呐喊

2010-12-27   发表:

        2、两手狠抓,不是两手都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党在十年改革后得出“十年失误在教育”(非原文)的反思后,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口号,是针对当时重经济建设,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国普遍现象提出来的,尽管提出这个口号后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所侧重,说句实话收效甚微,特别是对农村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政府投入甚微。当然,其间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搞农村文化室、图书室、“知识工程”、文化下乡、文化科技“进千村、入万户”等活动。但大多流于形式,汇报材料写得多写得好,但老百姓得益甚少,再说句实话,抓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停留在嘴上。如我县前些年的文化站建设,一年就得到七个拨款新建指标,并陆续建成了面积达标的“宣传文化站”。但真正用于文化专项的面积不到三分之一,如大西江站(笔者曾是该站老站长之一),建在临街繁华处,第一层的门面全由政府出租用于经商了。我县是一个近80万人口的桂北人口最大县,从1993年开始写兴建县城文化中心的报告,写了十余年(我亲笔写了4次),三年前人大会议通过了兴建决议,但到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2001年因政府开发将全县仅有的一个剧场拆除后,时隔五年后的今天,新“剧场”仍只见基脚不见院楼。2006年7月27日的《中国文化报》第三版的头条刊登了题为《农村文化建设,要让农民积极起来》的文章,文中指出:“各地乡镇纷纷盖起了文化大楼,但一些乡镇在挂上金光闪闪的牌子后,文化大楼一夜之间变成了美容店、服装城,变成赚钱的资源,当地农民依旧无法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依旧没有乐的去处;乡镇不顾……当地农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一味求奇求新求乐,片面求大求洋求轰动效应,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农民对此反应淡漠……集镇文化发展较快,村落文化普遍处于萧条,萎缩状态,分散在村落各地多数农民们的文化生活依然十分枯燥……”文中尖锐地指出:“一些乡镇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文化站(从我调查得知文化局及站没有讲话的能量)嘴上说的是为农民服务,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但实际上却是为政绩服务,为领导服务。不消除文化建设中唯上,唯政绩观念,不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不把广大农民的文化享受利益记在心里,农民的文化参与和创作热情将继续被拒之于门外……”

         在同一天同一版的文化报上还刊有一篇题为《制约新农村文化发展的三大瓶颈》的文章,文中提出的三大瓶颈一是投入不足,二是人才不足,三是活动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其实“三大瓶颈”都属于“不是两手硬”这一瓶颈。试问:如果抓精神文化的这只手真正地硬起来了,还存在“基本文化阵地投入不足”这种现象?还存在文化能人纷纷跳槽,“基本队伍建设人才不足”这种现状?
 5/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