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历史
站内搜索:

我是皇帝我怕谁

2010-12-27   发表:
                  ——正德皇帝与广西京官 (十四)

     朱森林绘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也!

  理学名臣 蒋冕持正不阿
  兄弟尚书 在朝各有建树
  蒋冕(1462~1532年),字敬之,一字敬所,晚年号湘皋,官至首辅内阁大学士,故全州民间谈古时至今仍称之为“蒋阁老”。《明史》载称蒋冕:“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怠,独持正不挠,凡所建白,俱切时务。”又称他“有古大臣风”。县志上载他是全州下北隅人。这个地名今不存在,应该是指方位,即是全州县城北门人。据笔者考证,具体位置应在今全州县城东门湘山酒厂附近。
  翻看蒋冕的履历,知他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史载:他“十五岁乡试第一”,成化丁未(1487年)与哥哥蒋昪一同中进士,名列二甲第十一名。进士中要考选出一些成绩优秀的人,入翰林院,他在入选的三十名庶吉士中,考试名列第二。
  蒋冕生于一个下级官员家庭。曾祖父蒋贯,为洪武年间的举人,做过刑部员外郎,也就是刑部的下级官员。他的祖父蒋安,却“隐德不仕”,看来没有做官。父亲蒋良,是个举人,做过云南省临安府河西知县,相当于今天的县长,河西即今昆明市南部之通海县。蒋良先娶郭氏,生一女一子,子为蒋昪(有书误为蒋昇,而蒋昇则是蒋冕的堂弟);继娶通海陈氏,生蒋冕、蒋冔。
  蒋冕四岁时,生母陈氏亦病。于是蒋冕为同父异母的姐姐带大。蒋冕对这位姐姐感情至深,曾写文章记载因母病,将蒋冕托教付给姐姐。姐姐口授蒋冕小诗,经常讲一些古今名贤的故事教育他。蒋冕感叹自己“在孩提得以免于水火而粗知字义,孺人之力居多”。这位姐姐后来嫁给全州县城滕家,其孙女则为靖江王王妃。今桂林靖江王陵内尚有石碑记载。
  蒋冕与哥哥蒋昪不仅同榜,后来又相继成为尚书。故有“兄弟尚书”之说。蒋氏兄弟各为官达三十五六年之久,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
  蒋昪(公元1450-1526年),字诚之,号梅轩,先是在南海当知县,一生多为京外官。后以政绩卓异,升为都察院的四把手右副都御史。史载他“历官三十余年,操履清白,始终一致”。他在州县做官,“保民如子,惟恐伤之”;在考察院任职,则“锄奸剃恶,不遗余力,未尝少有纵舍”,是个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人。因为平日潜心义理之学,办事务穷理、尚果断,所以又有“其言行政事,无愧古人者甚多”之誉。嘉靖初年,他年过七十,又以兄弟同受显贵为嫌,先后六次以老乞休。蒋冕亦上疏为兄乞休。世宗以“优礼许之”。他南归临行时,南京的广西籍京官为他赋诗饯行,并委托王缜作序。王缜称赞他“幼则学,学有实行;壮则仕,仕有实政;老则休,休有实美”。文学史上明代“前七子”之一的边贡,蒋冕兄弟的老师、有“理学名臣”之称的丘浚,也以诗相送。蒋昪荣归故里,“家居杜门,不干预州郡事……临终,戒其子勿求恩泽,士论重之”。
  蒋冕婚姻也值得一提。他的元配叫陈舜英,全州人,也出身官宦之家。陈舜英之兄陈琬,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进士,为工部右侍郎。堂兄陈瑶,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即略次于左右副都御史的官,因事得罪当权,被贬至叙州太守。蒋冕七八岁时,父亲蒋良叫他跟陈琬兄弟相游,朝夕往来陈家,很得陈家父母喜爱,故与陈家有婚姻之约。陈舜英嫁给蒋冕时,蒋家甚贫,但她“恶衣菲食,处之自若”,伺候蒋母陈夫人备尽孝爱。蒋冕官翰林后,陈氏随其兄陈瑶进京。当时,蒋冕“初官尤贫,日用每不继,夫人往往脱簪珥助衣食之费,嫁奁用且尽,曾不少吝”,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进京不到三年,陈氏得病,两年后病故。陈氏从嫁给蒋冕到去世,首尾十年,两人相聚时间仅有六年,蒋冕的著作中称“六年生三子,而今无一存者”。看来,蒋冕三十岁时亡妻,且连丧三子,中年时婚姻及家庭很是不幸。
  蒋冕的继妻也姓陈,出身高干家庭。其父陈金,湖北人,号西轩,正德元年曾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也就是广东、广西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年后升南京户部尚书。他在两广任上,帮助蒋冕做了一件好事。
  蒋冕于正德三年(1508年)丁母丧回家乡,见到全州、灌阳等地遭遇大灾,不忍坐视,便写有《上外舅少保西轩陈公求赈济乡郡书》。外舅在古时是岳父的别称。信中陈述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灾荒情景:“敝州及灌阳民之困于荒歉者极矣!山间所生葛根、蕨根,与夫染色之树根有曰金羊头者,掘之殆尽!村落之间,人皆有菜色。有夫卖妻者,有父母鬻子女者,有饥困而自缢者,有菜食既久、困惫无力、荷锄田间因仆而死者。春种且然,自今日至于秋成,尚阅数月,不知将何以堪也!……乡落之民穷乏不忍言者,散处四远,往来之人固莫之见也。乡落富民往年素称大有蓄积者,今亦仅足自给,或自给而且不足,未尝出龠合之米以贷贫民。贫民得钱亦无从而籴。前所云葛蕨之类发掘既尽,则将坐以待毙而已。”
  他在请赈书中引用古人的话:“天下有危机,祸乱因之而起,百姓是也。”“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认为赈灾贵在行动快,如果上下相蒙蔽,或者“切切以催科为要务,刑罚唯患不严,赋敛唯患不急”,这就“不仁甚矣”。他请求地方当局赶快“散利”——动用国库救灾;“薄征”——对那些受灾无收、且尚未纳粮者,酌情减免粮赋;对那些无田而断炊者,马上由官仓无偿发粮,而不要其偿还;如果官仓不足,则高价向商人购买。他又担心官府上下相欺,或办事拖沓,甚至对百姓严刑罚、急赋敛,因此最后恳切希望“尊丈恻然动念,与总镇、巡按诸公断然行之,不惑人言,则一方饥殍之民,皆将生死而肉骨,人人受再造之赐矣!”
  身为翰林的女婿,向岳父兼当地最高长官请求救济自己的家乡,陈金当然慨然应允。后来的南京刑部尚书、曾任全州太守的顾璘与当时太守章诤,曾将此事刻于石。如今,这块“俾邦人世世以无忘笃近之仁”的石碑,虽然无处寻觅了,但全州一带人民至今还流传着蒋阁老请赈灾的佳话。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