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历史
站内搜索:

石涛的艺术道路及成就

2010-12-27   发表:

      传统技法学习时期

      综观石涛一生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寻丈巨制,还是尺页小品,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观之令人难以忘怀。如将他的作品从时间顺序和作品特徵来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传统技法学习时期,亦即石涛在武昌的时期,时处石涛早年,正赶上摹仿董其昌风格的时期,康熙初,董其昌的画风和理论对中国画坛产生着重要影响,“南北宗”说广为传播,其间还明显地带有“抑北扬南”倾向。在笔墨方面竭力主张要有“士气”,并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从石涛的早年作品看,他受到了董其昌理论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体现在石涛早年作品中的个性特徵,从一开始就十分自然地流露在笔墨之中,既要承袭传统又要以“造化为师”、“我用我法”。石涛的天赋才能正是在这两者关系的辨证认识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顺治14年丁酉(1657年),年方16岁的石涛已在绘画艺术方面显露出他的天赋,当年的〈山水人物花卉册〉是目前所能见到石涛署年款最早的作品之一。此册其中一页的画面为:临山的浩淼江水中,一叶扁舟正逐波荡漾,舟中端坐一人物正捧读《离骚》。画面下方是题诗:“落木寒生秋气高,荡波小艇读《离骚》;夜深还向山中去,孤鹤辽天松响涛。”从作品中可看出石涛後期之所以能在山水、人物、花卉、书法、诗文等方面取得高超造诣,是同他早年全面学习传统技法和广涉书法、诗文各科艺术门类的坚实根基分不开的。从笔墨特徵看,此册画笔较为稚拙实、表现出了石涛後来所少有的恬淡静穆的稚气。从康熙3年甲辰(1664)石涛23岁时所作的〈山水人物图卷〉来看,无论在意境的追求还是笔墨技巧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在技法表现上已显得章法紧凑,笔墨凝炼,具有恣肆豪放的气质和郁茂酣畅的笔墨个性。白描法是中国绘画线条练习的基本技法,据《虬峰文集.大涤子传》所载:“时画一横卷,为十六尊者像,梅渊公称其可敌李伯时。”此图当为石涛丁未年(1667)所作〈十六罗汉应真图卷〉,从笔墨风格观察拟为临摹明代丁云鹏的作品,是石涛早年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画笔以清圆细劲的线条,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盘亘的山石,从此图可看到石涛後期恣肆流畅的笔墨技巧,显然是出自早年对传统白描技法进行认真扎实苦练的硕果。

        现存石涛早年作品不多,可信者更少,上述几件作品体现了石涛後期绘画风格多变善化的创造能力,是建立在早期刻苦钻研传统技巧以及兼收并蓄同时代画家优秀技法的根基上的。他在一则画跋中说:“古人虽善一家,不知临摹皆备。不然,何有法度渊源。岂似今之学者,如枯骨死灰相乎?知此即为书画中龙矣。”(《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融古法为我法,不囿於陈式,不拘泥一格,取其为己所好者学之。”因此,他的个性特徵在早期临摹作品中已自然地流露出来,为以後艺术形式的变革和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