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三十一卷 人物
站内搜索:

第一节 传略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日本投降后,昌斌心情兴奋,立即与谢敦俊、张先珏回到县城,组成县城党支部,具体领导县城和平民主运动。他们首先部署了清湘镇表证中心校的复校工作,接着逐次恢复和建立全县桂师同学会、省中、国中同学会以及全县中等学校校友联合会。昌斌利用自己当选联合校友会理事、学术股长的合法身份,大胆开展工作。并于当年“3.29”青年节之际,成立了全县中等学校校友联合会, 同时发动省中、国中及附近小学教师、社会青年600多人,举行大游行,张贴标语,高呼“打倒贪官污吏! ”、“我们要和平!”、“我们要民主!”等口号,收效颇大。昌斌复在党支部领导下,利用全县联合校友会名义,与进步青年邓国衡、唐仁芝、谢教尹等创办了《青年之声》。首次刊登了谢敦尹所撰的《烧胡子》的杂文。第一次向县内封建势力发起猛攻。
1946年夏,昌斌参与中共领导的全州“阻米”斗争。先是城乡发生严重饥荒、饿殍载道。而不法官商却抢购粮食外运牟取暴利。经党组织决定,派昌斌、王新国、邓国衡等领导灾民进行阻米斗争。取得灾民阻米出境斗争的胜利。事态平息后,桂林专署立即派督导员粟某带了一批特务来全州“查案”。粟某原为省立全州初中教师,利用与蒋昌斌等师生关系,多次找昌斌、谢敦俊等谈话,声言此次“抢米”事件,纯系共产党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暗示昌斌等自首,否则“对簿公堂,有口难辩”语挟恫吓,咄咄逼人。党支部据此请示上级指示后,昌斌与党员谢敦俊、 张先珏、黄悦卿及进步青年王新国5人离县。于是,昌斌潜至临桂会仙东山小学,以教师为掩护进行地下活动。后,再转移至桂东工作。
1947年7月, 党组织通知昌斌回乡参加起义。他星夜赶回全州,到灌阳泡江追上起义部队。担任全灌农民解放支队东山大队第八中队指导员。不久,起义受挫,他在自家黑楼上隐蔽了两个多月,躲过了敌特的搜捕。为了寻找组织联系,他带着胞弟老十化装成卖豆豉的小贩,带着私自刻制的通行路条,兄弟俩人从灌阳小路前往桂林。因联络符号变动,无法找到关系。兄弟俩只好流落到恭城割草度日。后来,到桂东找到党组织,始知联络符号。兄弟俩才辗转进入灵川游击队。为了重新开展全灌工作,游击队领导便派他重返全州,担任侦察和建立联络点的工作。他毅然接受组织重托,重入虎穴。兄弟俩仍扮成小贩,从百里下火车,经界首、麻市、石塘秘密回家。他首先寻访起义失散的老队员,再通过兄弟、亲友的活动,先后在两河乡的鲁水、伍家、韭菜岭、石门坎、谭家脚、落塘等自然村建立了游击队联络点,为游击队重新北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5/14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