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历史
站内搜索:

石霜故里话石霜

2011-03-20   发表:
       就这样,一条竹杖,担着一个破箱子,往来于湖北襄沔一带,后与同参守芝、谷泉一起,行脚至河南洛阳,在此听说汾阳善昭禅师,道望天下第一,决心去依归。当时山西一带,正是硝烟弥漫,兵火连结的时刻。一路危险重重,大家都极力劝阻,他毅然不顾,渡黄河,登太行,易装蒙混过关卡,一路草食露眠,艰苦倍尝,终于见到汾阳善昭禅师。虽然其求道的赤诚,灼然可鉴。然而在传灯录上,却记载着“经二年未许入室。师每诣方丈。汾州揣其志。必骂诟,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两年内,即不讲禅,也不传教,见了就骂,好容易等到不骂的时候,只谈一些鸡毛蒜皮不相干的俗事。有一个晚上,慈明禅师终于受不了了,满腹委屈,找到善昭禅师诉说:“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意思是我来两年了,没得到您老的开示,只是增加不少世俗妄念,看着时光如流水一样流逝,我的生死大事都没有着落,不是白出家了吗?还没等他把话讲完,汾阳大瞪两眼,盯视着他,大骂:“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接着举起拄杖就打。慈明刚想申辩,汾阳禅师赶忙用手捂住他的嘴。这一下,慈明豁然大悟!感叹说:“乃知临济道出常情”。原来佛法的意旨,是那样的平常,无怪乎临济悟道后说“原来佛法无多子”呀!于是服役七年,更臻玄奥。
        挨了两年骂,又差点挨顿打。然而,用手一捂嘴,就悟了?他悟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象看过几本禅书的人都会讲“平常心是道”呢?他悟的是不是我们讲的“平常心是道”?慈明禅师悟道:看来只是一夜的事,似乎很轻松,然而看看《禅关策进》的记载,才知道这两年真正是拼命用功的两年。
       “慈明,谷泉,琅琊三人,结伴参汾阳。时河东苦寒(立者往往足指堕),众人惮之。慈明志在于道,晓夕不忘。夜坐欲睡,引锥自刺。后嗣汾阳,道风大振,号西河师子” 。“昔慈明在汾阳时,与大愚琅琊等六七人,结伴参究。河东苦寒,众人惮之。明独通宵坐不睡,自责曰,古人刻苦,光明必盛大也。我又何人,生无益于时,死不知于人,于理有何益。即引锥自刺其股。”
       只有刻苦用功的经历,才能有后来辉煌的成就,这是不容质疑的。正因为有如此坚实的基础,慈明才能荷担起如来的家业,延续临济宗的慧命,并教育出黄龙慧南、杨歧方会两大弟子,使临济宗重振雄风、光耀千古。
      后来,因为母亲年老,于是南归。慈明同大愚数人辞别汾阳,相互谦让不肯当头领众。汾阳禅师说:“此行不可以辈分来推选。听我做个偈子,曰:天无头,吉州城外起戈矛,将军疋马林下过,员州城里闹啾啾。”(大哉楚圆)慈明于是出班道:“楚圆何人,敢受和尚如此记。”即领众作礼。汾阳又嘉勉说:“吾在先师处亲证三昧。你已经得到了,宜往南方大兴吾道。”
      离开汾州后,楚圆又继续到各地参师访友。先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参访了当地著名的智嵩禅师。北宋初,经过几朝崇佛,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禅学化,“天下无寺不禅”。学禅参禅风靡一时,朝廷显贵、文人学士,争相与禅师结友论道。经智嵩引荐,楚圆结交了当时的社会名流杨亿(974年~1020年)和李遵勗(?~1038年)。杨亿是一位在宋代十分有影响,而且位居高官的士丈夫,是朝廷翰林学士;楚圆到杨亿家参访时,两人问答十分投机,有“恨相见之晚”的慨叹。正因楚圆与杨亿的交往颇深,所以,当楚圆到仰山参访时,杨亿便写信给宜春(治今江西宜春市)太守黄宗旦,示意黄宗旦请楚圆出世弘法。黄宗旦在收到杨亿的书信后,便请楚圆住持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市)南源山广利禅院。从此开始了楚圆一生住山接众,传授禅法的生涯。这与杨亿与他的交往及支持是分不开的。李遵勗乃宋真宗的驸马都尉,是权倾一时的国戚重臣。楚圆就是在杨亿的举荐下,与李遵勗结为至交的,两人相谈,十分契机,也常有书信唱和往来,互相交流禅法心得。李遵勗在编集《天圣广灯录》时,便将楚圆的语录也编入其中,可以看出他对楚圆的推崇和景仰。像李遵勗这样一位权倾一时的国戚重臣,与楚圆有深切交往,对楚圆传授禅法,接引弟子,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楚圆经常与此二人谈禅论道,切磋禅悟,交流心得,一时传为美谈。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