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时事
站内搜索:

桂林教育情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生

2015-04-02   发表:

工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女童辍学率大大下降,女童教育质量显着提高。图为龙胜泗水小学民族女童班的学生们和老师在课间欢乐游戏。

通讯员 周恩平 摄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生就学以及同享优质教育,成为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近年来,桂林市加大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措施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同享优质教育,大力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项目、扩大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等为民办实事的教育惠民工程,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生教育实现了从“入学难”“读不起”到“免费读”“学得好”的转变。

破解“入学难” 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享优质教育

老家在广东揭阳的侯淑娜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6年,侯淑娜父母到桂林开了一家五金杂货店。生计有了着落,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成了大人们的心病。在桂林安顿好后,侯淑娜的父母四处打听,得知自己租住房子附近的七星中心校只要开齐证件就能入学,还不用交费。很快,两夫妻就把初到桂林的侯淑娜姐妹都转到了七星中心校。

侯淑娜用“很不一样”来表达到新学校的感觉:“原来的学校课上得很单调,没有电脑课,也没有大课间。”在新学校,侯淑娜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自然课上学会了做标本,在电脑课上学会了制作WORD文档和EXCEL表格。“老师还教我们唱歌和跳舞,我还参加了七星区校园文化节的文艺汇演。”侯淑娜说。

七星中心校近75%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不搞区别对待,而是通过践行“融合教育”,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树立“新桂林人”形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侯淑娜很快就融入班级,和老师同学相处得不错。“学校的老师很好,每年都来家访,还常常主动打电话和我们沟通孩子的情况。”侯妈妈说,希望孩子将来能在桂林一直接受好的教育,以后有更好的生活。

侯淑娜的经历是桂林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的政策实施,市区、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都在超负荷运行,市区、县城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2013年,桂林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桂林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2013—2015年期间,在市区要完成13所现有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任务和启动19所新建学校规划、前期和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2014年,桂林市全面启动了教育“双百”工程,推进力度有史以来最为强大。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深化教育改革文件,提出到2017年投入100多亿元,新建100所以上学校(幼儿园),改扩建一批学校,基本解决“入园难”、“超大班额”问题,彻底消除“大通铺”现象,基本实现自治区提出的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目标。

同时,桂林市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要求各级学校简化入学手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就近入学”的原则,按照“公平对待、完善管理、做好服务”来做好此类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在入学手续、收费、教育教学等方面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单独编班,在评优、入队入团、学籍管理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

全市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按就近入学原则接收学生入学。据统计,2014年秋季学期,市中心城区(不含雁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外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达2.68万人,占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在校生的43.11%。

告别“读不起” “补免”政策情暖贫困生

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这是桂林市大力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程的根本出发点。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桂林市对全市入园困难的幼儿予以补助,按照入园幼儿地域不同的人数比例发放补助资金。3年来,全市共发放入园补助资金1435.28万元,惠及幼儿28817人次。

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资助项目中,全市在校寄宿生获资助比例高达65%,具体为:龙胜、恭城、资源3县(自治县)100%,灌阳县60%,其他各县(区)55%。符合条件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为1000元/年和1250元/年。此项目2014年补助经费全部发放到位,全市共计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10352.02万元,惠及180126人次。

“这一年读高中免费,还领到1000元贫困生补助,家里负担减轻了,我也能更安心读书。”临桂两江中学高二学生小华说,记得去年春季开学注册时,看到学校贴着临桂县高中免费新政策,那时心情真是既高兴又激动。

在两江中学,高中在校生约1100人,而贫困生就有281人,贫困生占在校生的比例约为1/4。该校校长认为,一系列补免政策的实施,最大获益者是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每年免除约3000元费用,使很多有子女读高中的农村家庭缓解了压力、减轻了负担,更多家庭困难的高中学子可以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省下来的钱相当于家里每年多了3000元的收入,可以用来改善伙食,改善生活。

目前,在国家实施库区移民子女普通高中免学费的基础上,桂林市共有5个县在不同学年开始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其中,龙胜各族自治县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惠及学生21409人次;资源县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惠及学生10796人次;临桂、阳朔县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惠及学生分别为2万人次和1.2万人次;灵川县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惠及学生8955人次。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项目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免除学费,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学生以及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在读三年级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共下发资金3024.75万元,惠及学生32117人次。

圆大学梦 “奖贷助补”帮助贫困生上大学

0773-2810903、0773-2869256,这两个电话号码被桂林很多贫困学生视为圆梦大学的“知心热线”。

这两部热线电话是市教育局专门为全市学生及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的电话,主要为各级各类资助政策的解读以及申请办理指导。“除了市级,各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也开通了热线电话,这是不断健全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和政府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桂林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奖助学体系,贫困生上大学基本不用愁,入学前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和路费补助,到学校还可以争取国家奖学金,申请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

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桂林市多项帮扶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之一,由市、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办理。已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贫困生可到所在县(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贷款额度为每年6000元,从毕业之后第二年开始还贷,最长不超过14年。据统计,自2009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在桂林市实施以来,6年间受益的桂林学子超过10万人次。桂林形成的工作经验及特色在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并得到了认可及推广。

截至目前,桂林市建立了无条件贷款、无障碍入学、无缝隙衔接、应助尽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资助管理水平,实现了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2010年至2014年,全市共发放各类助学资金约12亿元,惠及学生约98万人次。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