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时事
站内搜索:

桂林市深入推进“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活动综述

2015-11-11   发表:

原标题:田园变公园 家园变花园 农舍变旅馆——桂林市深入推进“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活动综述

  村里村外小果园,家家户户小花园,屋前屋后小菜园。来到阳朔遇龙河边的竹蔸寨村,仿佛置身一幅田园风景画,更有游客发出感叹:“如此美景,真像神仙居住的地方。”

  以竹蔸寨村为代表的遇龙河生态示范区成功实现“农家变旅馆,田园变公园”,成为桂林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的一面镜子和一根标杆。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部署的一项重大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强调,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在广西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广西“两个建成”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需要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西以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桂林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新风工程、作风工程抓紧抓实,第一时间部署实施了“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活动。中共桂林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为桂林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创造美好环境,全面塑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新形象。活动中,桂林市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取得显着成效,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4月,广西“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现场会在桂林市召开,充分肯定了“桂林经验”。

  连片带面重点突破 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建设成效初显

  正所谓十个手指弹钢琴有轻有重。在“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活动中,桂林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要节点,连片带面地进行重点突破。在“清洁乡村”活动中,以沿江、沿河、主要公路沿线、铁路沿线的村屯和旅游景区、城乡结合部、大村大镇、县城和乡镇集镇所在地、示范村屯和县区交界处作为重点区域,深入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工程。在“生态乡村”活动中,桂林市精心谋划了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桂林市“最大的生态公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带”、“休闲旅游示范带”、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和生态乡村示范带。目前,这一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新建的桂磨路口至大圩的步道和自行车道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十一”黄金周期间成批的“驴友”到此骑行。今年以来,灌阳县小龙村、阳朔县凤楼村、灵川县江头村等一批村屯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阳朔县白沙镇入选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名镇,平乐县沙子镇渡河村、资源县中峰镇老王家村等一批村屯入选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名村,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等一批村屯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村。

  与此同时,在“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活动中,桂林市格外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支农惠农项目,重点建设乡镇道路、供排水、电力、绿化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发展能力。

  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59个,已建成垃圾处理设施3059处,配备垃圾桶154.5万个,村村建有垃圾池(箱);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83.1%;90%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得到硬化;乡镇通公交率达到50.37%,行政村通公交率达到25.82%;5777个村屯开展了绿化工作,种植各类苗木156.5万株。

  强化产业支撑 桂林创建1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美丽乡村建设可不是扫扫地、修修路、种种树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培育和扶持,把村里的产业做实做大,让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市乡村办负责人说。活动中,桂林市根据乡村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情况,大力发展农村养殖、果蔬种植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村产业体系。去年,桂林市人均产粮和水果、食用菌面积、产量均居广西第一;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自治区级36个,龙胜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特别是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桂林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效融合,涌现了一大批农村旅游区和农家乐,如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兴安县严关镇马头山村修建绿道后更受游客青睐,仅“十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遇龙河生态示范区家家户户开起了旅馆饭店,旅游旺季一房难求。由于有强劲的产业支撑,桂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

  市乡村办负责人介绍说,“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乡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根据自治区绩效考评验收组的反馈,“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的知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测评高达99.38%。活动中,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驻村入户,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记者 赵忠洪)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